關注京佳微信公眾號: jingjiav  
咨詢電話: 400-071-1689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13號0706-192室
1.德育過程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一分為二”辯證法的德育原則是(單選)。
A.發揚積極因素與克服消極因素相結合
B.理論與現實相結合
C.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D.嚴格要求與尊重學生相結合
2.“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反映了德育的(單選)。
A.導向性原則
B.疏導原則
C.因材施教原則
D.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原則
3.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說:“要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地尊重一個人。”這體現了德育原則中的(單選)。
A.導向性原則
B.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原則
C.教育影響一致性原則
D.正面教育原則
4.教育者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單選)。
A.德育內容
B.德育方法
C.德育原則
D.德育手段
5.貫徹教育的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是(單選)。
A.講明道理,疏導思想
B.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C.不能遷就學生
D.以表揚鼓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6.下列德育方法中側重于培養道德情感的是(單選)。
A.說服教育
B.實際鍛煉法
C.陶冶教育法
D.教學論
7.德育過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多選)。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德育內容
D.德育方法
8.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內容,對于青少年最重要的是(多選)。
A.義務感
B.責任感
C.羞恥感
D.集體主義
9.德育過程和品德形成過程相同。(判斷)
10.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手段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判斷)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一分為二”是指既看到了積極的一面也看到了消極的一面,就是在進行德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到積極的方面也要注意到消極的方面,協調好二者關系,四個選項中形成矛盾的只有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所以答案為A項。
2.【答案】C。解析: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3.【答案】B。解析: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是指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熱愛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結合起來,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故答案選B。
4.【答案】C。解析:教育者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就是德育原則。
5.【答案】ABD。解析: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1)講明道理,疏導思想;(2)因勢利導,循循善誘;(3)以表揚鼓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所以,ABD正確。
6.【答案】C。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運用以境染情、以境觸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對受教育者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在認識上和情感上逐漸完善。故此題選C。
7.【答案】ABCD。解析:德育過程的要素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方法。
8.【答案】ABC。解析:青少年最重要的道德情感包含義務感、責任感、羞恥感。所以ABC正確。
9.【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德育過程與品德形成過程的關系。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按照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規律,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并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其品德發展的過程。因而與品德形成過程有內在聯系,但二者是有區別的。(1)思想品德形成過程是學生個體品德自我發展的過程;德育過程則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教育過程,是雙邊活動過程。(2)思想品德形成過程中,學生受各種因素影響,包括自發的環境因素的影響;德育過程中學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3)從學生思想品德形成過程的結果看,品德形成可能與社會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過程的結果,學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則與社會要求相一致。故本題表述錯誤。
10.【答案】×。解析:本題考查德育過程的相關知識點。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按照社會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規律,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響,并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從而促進其品德發展的過程。其中,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要素構成。因此,本題說法錯誤。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