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冊
    400 071 1689

    每日一練 | 2021教師招聘筆試模擬題(12.22)

    2021-12-22 10:11:22     來源:京佳教育

    關注京佳微信公眾號: jingjiav  

    • 咨詢電話: 400-071-1689

    •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知春路113號0706-192室

       

      1.教師邊講課邊板書是( )。(單選)

      A.注意分配

      B.注意分散

      C.注意集中

      D.注意轉移

      2.愛迪生曾說,“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他對天才持一種“有條件的承認”的態度,即天才需要努力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天才。愛迪生的觀點強調了( )對天才形成與發展的影響。(單選)

      A.早期經驗

      B.主觀努力

      C.教育與教學

      D.遺傳與環境

      3.某學生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而考上了職高,就說考上職高更好,學費少,能夠早點出來參加工作早掙錢,這種心理防御機制是( )。(單選)

      A.投射

      B.轉移

      C.壓抑

      D.合理化

      4.下列選項的事例體現了情緒中的心境的是( )。(單選)

      A.當聽到新中國成立時,人們歡呼雀躍

      B.李明得知自己考上了北大后激動得無法入眠

      C.陳穎考上研究生后,整個暑假心情都很愉悅

      D.老師第一次站上講臺時十分緊張,不敢直視學生

      5.看到梵高的星空覺得美輪美奐,此時的體驗是( )。(單選)

      A.幸福感

      B.道德感

      C.理智感

      D.美感

      6.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從多種解決途徑中選擇最佳方案。這種思維方式屬于( )。(單選)

      A.聚合思維

      B.發散思維

      C.常規思維

      D.具體思維

      7.學生閱讀時常用劃重點線的策略,這是利用了知覺的( )。(單選)

      A.選擇性

      B.理解性

      C.整體性

      D.恒常性

      8.知覺的基本屬性包括選擇性、整體性、理解性、恒常性。下列選項中,體現了知覺的理解性的有( )。(多選)

      A.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B.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C.人群中一眼就能找到熟悉的人

      D.教師在教學生辨別“澡”“噪”“躁”時,把這幾個字的偏旁用彩色筆標出來

      9.由德國心理學家沃特提出遺忘規律,表明遺忘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判斷)

      10.理想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并可能實現的想象。( )(判斷)

     

      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注意的品質。注意的品質包括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分配以及注意的轉移。

      選項A,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或活動上的特性。例如,自彈自唱反映的就是注意的分配。

      選項B,注意穩定性相反的狀態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的對象吸引去的現象。例如,上課時被外面的鳥叫聲吸引去了注意力,反映的就是注意的分散。

      選項C,注意的集中性是注意的特點之一,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的對象上的強度和緊張度,它使心理活動離開一切無關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動,以保證注意的對象得到比較清晰和明晰的反應。例如,聚精會神就體現注意的集中度較高。

      選項D,注意的轉移是人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從一事物轉到另一事物上去。例如,數學課結束后,將注意力轉向下節語文課,反映的就是注意的轉移。

      題干中,教師邊講課邊板書,教師是將注意力同時放在講課和寫板書兩件事上,體現了注意的分配。因此,本題選A。

      2.【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

      選項A,早期經驗:研究表明早期階段所獲得的經驗越多,能力發展的就越迅速,不少人把學齡前稱為智力發展的一個關鍵期。5歲前視為智力發展最迅速的時期。

      選項B,主觀努力(內在因素):一個人要想發展能力,除必須積極地投入到實踐中去之外,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個性心理特征,即理想、興趣及勤奮和不怕困難的意志力。

      選項C,教育與教學: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學對能力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教育和教學不但使兒童獲得前人的知識和經驗,而且促進兒童心理能力的發展。

      選項D,遺傳與環境是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其中兩個因素。遺傳素質是指通過某種遺傳物質所傳遞的、父母和種系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人的一些解剖生理特點。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必要物質前提。環境泛指個體生活中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題干中,愛迪生認為天才需要努力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天才,強調主觀努力的影響。選項A、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B。

      3.【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心理防御機制。社會態度是個體基于過去經驗對周圍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較持久、一致的心理準備狀態。社會態度的功能有自我防御功能,指態度作為一種自衛機制,能讓人在受到貶抑時用來保護自己。

      選項A,投射,是指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的一種認知障礙。

      選項B,轉移,指在一種情境下使危險的情感或行動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情境下釋放出來。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移到弱者身上。

      選項C,壓抑,是指把意識所不能接受的觀念、情感或沖動抑制到無意識中去。它雖不能隨意回憶,但可通過其他心理機制的作用以偽裝的形式出現。

      選項D,合理化,又稱文飾作用,指無意識地用一種通過似乎有理的解釋或實際上站不住腳的理由來為其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或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當得不到某個東西,就說已有的東西是好的,是甜檸檬心理。

      題干中,“考不上理想的高中而考上了職高,就說考上職高更好”是典型的合理化中甜檸檬的狀態。選項A、B、C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

      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情緒的狀態分類。情緒的狀態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心境是一種微弱、平靜和持久的情緒狀態。沒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某一特定對象,而是使人們的整個生活都染上某種情緒色彩。心境具有彌散性和長期性。彌散性:指當人具有了某種心境時,這種心境表現出的態度體驗會朝向周圍的一切事物。長期性:心境產生后要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主導人的情緒。

      選項A中的“歡呼雀躍”和選項B中的“激動”體現是激情。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爆發式的、短暫的情緒狀態。激情狀態通常是由對個人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引起的,往往帶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隨著生理變化和明顯的外部行為表現。處于激情狀態時,人的認識范圍狹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限制,控制自己的能力減弱、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的行動的意義和后果。然而,激情并不總是消極的。激情有時可以成為激勵人們積極行動的巨大動力。

      選項C,陳穎考上研究生后,整個暑假心情都很愉悅的情緒狀態是心境。

      選項D,老師第一次站上講臺時十分緊張的情緒狀態是應激。應激是出乎意料的緊迫情況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個體在應激狀態下的反應有消極和積極之分。積極的反應表現為急中生智、及時擺脫危險境地,做出平時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消極的反應則表現為驚慌失措、意識狹窄、正常處事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

      題干中強調屬于心境的例子,選項A、B、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

      5.【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情感的分類。情感主要分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美感是用的審美標準來評價事物時所產生的情感體驗。題干中,看到梵高的星空覺得美,是按照的審美標準評價事物而產生的體驗,故本題選D。

      選項A,幸福感不屬于情感的類型。

      選項B,道德感是用的道德標準去評價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體驗。

      選項C,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動中,認識、探求或維護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情感體驗。

      A、B、C三項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D。

      6.【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思維的類型。聚合思維也稱為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集中到一個方向,從而形成唯一的、確定的答案。因此,題干中,從多種解決途徑中選擇最佳方案為聚合思維,故A選項正確。

      B選項,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分散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向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

      C選項,常規思維,也稱再造性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獲得的知識經驗,按現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慣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來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D選項,具體思維亦稱“形象思維”、“具體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對。個體借助事物的具體形象,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以具體概念為支柱,這種具體概念與事物的表象具有密切聯系,具有的形象性。

      綜上所述,選項BC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選項。

      7.【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知覺的特性。知覺的基本特性包括知覺的選擇性、理解性、整體性、恒常性。

      選項A,選擇性指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選項B,理解性指知覺時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釋當前知覺的對象,并用語言來描述它使其具有意義。

      選項C,整體性指將由不同部分和屬性組成的知覺的對象當成整體來感知。

      選項D,恒常性指知覺條件發生變化時,知覺印象仍保持不變。

      題干中,學生在閱讀時常用劃重點線的策略來區分對象和背景,其中背景是閱讀的文章,對象是劃線的重點部分,這體現了知覺的選擇性。選項B、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答案選擇A。

      8.【答案】A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知覺的基本特性的理解性。理解性是指在知覺過程中,人們總是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解釋當前知覺的對象,并用語言來描述它,使它具有的意義。

      選項A,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意思就是內行人主要看事情看方法看本質,外行人看事情只能看看外表,看看熱鬧,強調經驗不同獲得感受不同,體現知覺的理解性。

      選項B,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多指每個人由于擁有不同的經歷,對事物就擁有不同的看法,同樣的一個事物,每個人對它的見解也會因人而異,體現知覺的理解性。

      選項C,人群中一眼就能找到熟悉的人,強調從背景中選擇出對象,體現知覺的選擇性。人在知覺過程中把知覺對象從背景中區分出來優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覺的選擇性。

      選項D,把偏旁用彩色筆標記,學生更容易選擇出需要加以區分的對象,體現知覺的選擇性。

      題干中強調屬于知覺理解性的例子,選項C、D均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AB。

      9.【答案】×。解析:本題考查遺忘的規律。遺忘規律是由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提出的。他的研究表明,遺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呈現先快后慢的趨勢。題干中沃特提出遺忘規律的表述不正確,故本題說法錯誤。

      10.【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有意想象當中關于理想的相關內容。按照想象活動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區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按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根據想象的內容和新穎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再造想象、創造想象和幻想?;孟胧侵赶蛭磥?,并與個人愿望相聯系的想象,是創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孟氩涣⒓大w現在人們的實際生活中,而帶有向往的性質,是人們寄托的東西。

      當人們依據事物發生的客觀規律來想象時,這種想象叫理想。當人們不以客觀規律為依據,甚至違背事物發展的客觀進程,因而是不能實現的想象,這種想象是空想。故本題說法正確。

    文章關鍵詞: 2021教師招聘 筆試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毛片基地九九久久免费看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四虎|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门国|新97公开免费国产最新视频|日韩 无码 亚洲 国产 国产精品日韩丝袜视频一区 国产高清无码性爱视频|欧美精品久久久久爰|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一区|国产精品区按摩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