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單位,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第252、411號令),事業單位不屬于政府機構,一般情況下國家會對這些事業單位予以財政補助,分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還有一種是自主事業單位,是國家不撥款的事業單位。
簡稱公基,主要以客觀題為主。個別地方加入了材料作文等主觀性試題。
簡稱職測,類似于行測,與行測有相同考查,主要以客觀題為主。
地方聯考科目中多次出現,多以主觀題為主。
事業單位是以政府職能、公益服務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單位、非公益性職能部門等。它參與社會事物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務職能,宗旨是為社會服務,主要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
事業單位一般是國家設置的帶有的公益性質的機構,但不屬于政府機構,與公務員是不同的。大體可以分為"全額撥款"、"參公(即參照公務員)"、"財政補貼"、"自收自支"四類。
1、崗位工資:體現工作人員所聘崗位的職責和要求。分為:專業技術崗位(設13個等級)、管理崗位(設10個等級)和工勤技能崗位(設5個等級),每個崗位等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
2、薪級工資: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資歷。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設置65個薪級,工人設置40個薪級,每個薪級對應一個工資標準。
主要體現工作人員的實績和貢獻。國家對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分配進行總量調控和政策指導。事業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1、艱苦邊遠地區津貼: 主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差異,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員給予適當的補助。對艱苦邊遠地區根據發展變化情況,每5年評估調整一次。
2、特殊崗位津貼補貼: 對在苦、臟、累、險及其它特殊崗位工作的人員實行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國家統一制訂特殊崗位津貼的項目、標準和實施范圍。
理論攻堅的職測部分包括數量關系與資料分析、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等;綜應包括材料作文、案例分析、公文改錯、公文寫作等。
公共基礎專項練習中時事政治要時時查看,切勿忘記;職業能力專項練習中的圖形推理、篇章閱讀、數學運算雖然考題不多,但是技巧性很強,必須盡快掌握;綜合應用專項練習中科技實務、論證評價、概念分析、校閱改錯及科技文獻不容忽視,必須重點掌握。
練習時要針對理論課程數量關系與資料分析、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綜合應用能力,分進行練習。
強化信心
交叉復習
適度壓力
拒絕疲勞
制定計劃